作者:李存富 来源: 发布时间:2015-3-2 16:34:13
探寻中国复兴的现代化之路(上)
——记365体育手机版: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现代化研究的一个开拓者
 
1998年4月,365体育手机版: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在《光明日报》发表《知识经济与中国现代化》一文,成为他进行现代化研究的开篇之作。此后三年,他以一年一套书的频率,先后推出《第二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的行动议程》和《第二次现代化的前沿》3套著作,奠定现代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2002年,作为365体育手机版:《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建设的一个研究单元,也是我国首家跨学科、综合性、专业性的现代化研究国家科研机构——365体育手机版: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简称“中心”)应运而生。
 
时任365体育手机版:院长周光召院士为中心题词: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奋斗。时任365体育手机版:院长路甬祥院士为中心题词:研究现代化规律,创新现代化理论,促进现代化建设。现任365体育手机版:院长白春礼院士连续为《中国现代化报告》作序。
 
院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为现代化研究和中心的成长创造了最好条件。365体育手机版:有关部门和365体育手机版:文献情报中心的支持和帮助,亦发挥着重要作用。
 
365体育手机版: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2002年以来,何传启研究员担任中心理事和主任。
 
他提出的中心定位是:研究世界、服务中国;具体而言,坚持科学性、创新性、战略性和建设性四项原则,以世界现代化400年为研究尺度,以131个国家和世界97%的人口为研究对象,系统、科学地研究世界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客观规律,全程动态监测世界现代化和中国现代化的整体进程,寻求中国现代化的合理路径和良策,传播现代化科学的知识和理念,着力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团队。
 
经过十多年奋力前行,何传启领衔的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凸显了365体育手机版:的新型智库作用,中心已逐步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科学智库。
 
作为一个具有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使命感的科研团队,近十多年来,该中心站在世界科学前沿,瞄准国家战略需求,针对我国基本国情;坚持科学性、战略性和建设性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365体育手机版:多学科优势和雄厚科学积累、广泛吸取国内外的优势科学思想。采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综合研究方法,系统、持续地研究我国现代化的基础理论和发展战略。先后完成的14部《中国现代化报告》,涵盖了现代化科学、现代化政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生态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城市现代化、地区现代化、国际现代化和世界现代化等诸多领域,为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支撑,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十年磨一剑。《中国现代化报告2010》是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的第10本报告。业内专家评价这是“全球第一部《世界现代化概览》,是世界现代化400年的数字化全景扫描,是世界现代化的一本科普书、参考书和工具书”。
 
它首次集中介绍了现代化研究的10种理论,系统阐述了现代化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中国现代化的U型曲线和实现概率。其中,第二次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学者何传启提出来的。
 
世界现代化进程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科学阐释了现代化进程:从18世纪到21世纪末,世界现代化可大致分为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两大阶段。
 
第一次现代化指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它的时间跨度约为200多年(约1763~1970年),不同国家进程有所不同。
 
第二次现代化指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它的时间跨度约为100多年(约1970~2100年)。两次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就是综合现代化,它适合于尚未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现代化报告》建立了世界现代化指数,包括第一次现代化指数、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和综合现代化指数。第一次现代化的典型特征是工业化、城市化和民主化等。第一次现代化指数采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知识进步三个方面10个指标来评价。
 
目前第二次现代化的典型特征是知识化、信息化和绿色化等,第二次现代化指数采用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生活质量和经济质量四个方面16个指标来评价。综合现代化指数反映不同国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相对差距。
 
何传启认为,在当今地球上,我们可以找到人类社会四个发展阶段的典型特征,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知识社会早期。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就是第一次现代化,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就是第二次现代化。
 
目前,中国现代化处于两次现代化并存的格局。我们既要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补课,加快完成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的进程,同时要去追赶第二次现代化,要迎头赶上第二次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这个压力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次现代化有三次浪潮:18世纪的机械化、19世纪电气化和20世纪50年代的自动化;第二次现代化也会有三次浪潮: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化、21世纪20年代的仿生化和21世纪下半叶的体验化等。前四次浪潮是历史事实,后两次浪潮则是一种预测。
 
第一次现代化是第二次现代化的基础。第二次现代化在某些方面是第一次现代化的延续和发展,如民主化、理性化和科技进步等;在某些方面是第一次现代化的“反向”或转折,如从工业化到非工业化、从城市化到郊区化、从集中化到分散化、从生态破坏到环境保护等;在某些方面是创新,如知识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等。两次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并向第二次现代化转型的过程是综合现代化。
 
如果说,现代文明可以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那么,工业文明是初级的现代文明,知识文明和生态文明是高级的现代文明。如果说,第一次现代化是从传统文明向初级现代文明的转变,那么,第二次现代化则是从初级现代文明向高级现代文明的转变;两次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和持续向高级现代文明的转变是综合现代化。
 
世界科技的六次革命
 
何传启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大致发生了五次革命(两次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包括近代物理学诞生、蒸汽机和机械革命、电力和运输革命、相对论和量子论革命、电子和信息革命;世界经济大致发生了三次产业革命,包括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和信息化革命等,有人把第三次产业革命分为自动化和信息化革命两个阶段。
 
第五次科技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电子和信息革命),它是第三次产业革命(自动化和信息化革命)的技术基础。持续时间大致是1945~2020年;目前尚未结束,还有一些“尾声机会”。
 
第五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尾声机会”涉及许多方面。
 
例如,包括物联网、无线网、大数据、云计算、量子通信等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包括农业、制造业、交通和能源等)的渗透和应用,包括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先进制造(如3D打印等)、机器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技术等。
 
何传启认为,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可能是一次“新生物学和再生革命”,它将以新生命学革命为基础,将主要发生在生命科技、信息科技和纳米科技的交叉结合部,将是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叉融合。
 
第六次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预期时间大约是2020~2050年;它尚未发生,但它的核心专利争夺已展开,新产业革命的技术前奏已经响起,这是一个“先声机遇”。
 
目前,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尾声机会”已经引起社会关注,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先声机遇尚无统一认识,第二次现代化的历史机遇的共识还没有完全形成。
 
现在,距离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世界各国大致处于同一起点。
 
在过去500年里,中国曾错失前四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并在第五次科技革命中表现平平,收获不多。
 
目前,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专利争夺已经展开,第四产业革命的来临已进入倒计时,它们将决定一个民族的世界地位,将影响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
 
机遇青睐有准备者。抓住机遇,就可能加速复兴;错失机遇,就可能延缓复兴。
 
目前,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创新机会、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领先机会、第二次现代化的赶超机会交织重叠在一起,形成史无前例的“超级机遇”。如果能抢占有利位置,掌握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关键技术和核心专利,加速文明转型,就有可能创造中国奇迹。
 
中国现代化进程
 
中华民族既有辉煌历史,也有苦难经历。在18世纪以前,中国是一个经济发达国家,人均收入位居世界前列。18世纪是世界现代化的分水岭,欧洲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机遇成为发达地区;中国错失机遇逐步衰落成为第三世界国家。
 
如果说16世纪是中国现代化的萌动,17~18世纪是中国现代化的中断,19世纪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那么,20~21世纪是中国现代化的全面展开。从19世纪算起,中国现代化将是一个持续约300年的历史过程(19~21世纪)。从文明进步的角度看,如果说,18世纪是中华文明失落的100年,19世纪是中华文明觉醒的100年,20世纪是中华文明奋起的100年,那么,21世纪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100年。现代化研究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该中心通过长期深入研究得到的结论,给中国现代化建设概括了一个时间表。
 
世界现代化的前两百年(1700~1900年),中国是一个落伍者;第三百年(1900~2000年),中国是一个学习者;第四百年(2000~2010年),中国要成为一个开拓者。
 
1953年毛泽东同志讲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时候提出“一化三改”,包括工业化、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周恩来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四个现代化”,即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和现代化的国防。1964年周恩来提出“四个现代化”: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
 
198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是1980~199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是1990~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是2000~2050年,达到当时世界中等发达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邓小平完成了对中国现代化从口号到理性的转变,而何传启的理想,是要让“现代化”从理性走向科学。
 
目前,“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已经完成,第三步战略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时间。《中国现代化报告》预计,如果采用“运河战略”,走两次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径,采纳两次现代化的精华,避免现代化过程之陷阱,走出一条低成本、低消耗、高质量和高效益的现代化新路子,迎头赶上21世纪后期的世界先进水平,而不是跟踪模仿发达国家的老路,中国有可能在2040年左右达到中等发达水平,提前10年左右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中国要达到发达水平,全面实现现代化,预计要到21世纪末。这是该中心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做出的预测。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首次提出了“现代化的创新驱动模型”: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相结合产生新科技,新科技导致新产业,新产业导致新经济,新经济导致新社会,进而推动现代化;从创新到现代化的各个阶段都有信息反馈,形成从创新到现代化的正反馈循环驱动。随后,创新驱动模型被不断完善,并用于现代化各个领域。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建议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实现人口空间结构的两次转变,第一次是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变,第二次是从城市社会向城乡平衡的郊区化社会的转变。《中国现代化报告2013》继而提出了城市现代化路线图,提出采用“中度城市化模式”,走大城市主导型城市化道路,预计2050年中心城市人口比例达到30%,郊区人口比例达到50%,乡镇人口比例达到20%。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认为,从人口规模的角度来看,中国现代化任务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总和,而且要用100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个任务,中国现代化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超过了过去的总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须尽快转变发展方式,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发展道路,建议成立环境部,实行生态补偿制度等。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8》梳理了18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国际环境对现代化的影响,以及国际环境与国家现代化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中国国际现代化的“和平鸽战略”构想。“和平鸽战略”还同时设想把海南岛建成“自由贸易区”,成为亚洲国家联合会的所在地。后来海南岛成为国际旅游岛,可以看成是自由贸易区的一个先身。目前,自由贸易区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前沿。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0》预计,如果系统研究和理性选择适合国情的现代化战略与路径,中国复兴就将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有可能在2040年左右达到世界中等发达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具体指标包括如下六个方面,它们可以作为地区基本现代化的参考目标。
 
其一,经济现代化: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美元(2000年不变价),关键经济指标的排名进入世界前40名。其二,社会现代化: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城市化率和信息化率达到80%左右,消灭绝对贫困(世界银行标准的贫困)。其三,政治现代化:建成民主、自由、平等和高效的现代政治文明,国际竞争力的排名进入世界前10名。其四,文化现代化:文化生活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文化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的排名进入世界前20名。其五,生态现代化: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完全脱钩,人居环境质量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其六,人的现代化:大学普及率超过80%,平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人类发展指数的排名进入世界前20名。■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5年2月刊 特别报道)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