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记者 姜天海 来源: 发布时间:2015-3-30 15:38:47
古语之钥:罗塞塔石碑的奥秘

 
1799年的一个炎夏,拿破仑的金戈铁马踏破了埃及港湾城市拉希德(即罗塞塔)的宁静。在那里,他们发现了这座让世界为之着迷的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
 
这块同时刻有同一段内容三种不同语言的花岗岩石碑,让近代考古学家得以破解出失传千年的埃及象形文字,成为了今天研究古埃及语言乃至历史文化的一把最重要的钥匙。
 
今日,这块辗转流入英国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游客一探它的奥秘。
 
石碑的前世今生
 
古埃及神庙曾经是多少考古学家魂牵梦绕的地方。
 
据大英博物馆罗塞塔石碑旁的介绍显示,自从埃及开始信仰基督教后,曾经盛极一时的神庙就逐渐地销声匿迹。有的神庙被关闭,有的被拆毁,并将砌墙的石块另作他用。
 
15世纪,在埃及统治者Sultan Qaitbay的指令下,遭到破坏的罗塞塔石碑与其他石块一起,从原来的位置被搬到了拉希德,用来搭建那里的堡垒。
 
1799年7月中旬的一天,罗塞塔石碑在拿破仑军队建设新一轮驻防时被意外发现。
 
据说,当时随拿破仑占领埃及的法国上尉Pierre-Fran??ois Xavier Bouchard在指挥圣朱利安要塞的地基扩建工程时,机缘巧合地挖到了一块黑色的大石。
 
大石头上的文字让他们意识到这不是一块普通的顽石。随后,他们逐级上报,将它运往拿破仑在开罗设立的埃及研究所。而这块根据发现地命名的“罗塞塔石碑”也渐渐为世人所熟知。
 
1801年,拿破仑大军战败,这也意味着法军占领埃及的结束。统治权的易主掀起了以罗塞塔石碑为代表的瑰宝之争。
 
据说,当时法国的科学家希望能够带着这些古物避走亚历山大港,但英方却认为它们属于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甚至连法国自然学家??tienne Geoffroy Saint-Hilaire也致信英国大使表示,如果英方强取豪夺,他们就焚毁这些古物。但这种威胁于事无补。
 
这一年,英法两方签署了亚历山大条约(the Treaty of Alexandria),正式标志着法军在埃及统治权的结束。罗塞塔石碑也作为条约的一部分,准备移交给英国军队。
 
但有趣的一幕发生了。据说,法军在撤退时想出奇招,将石碑藏在船上偷渡回去,但却在半途被英军截获。事后,双方协议,法方可以保留之前的研究成果与石碑的拓印,但英方则获得石碑的实际所有权。
 
次年,罗塞塔石碑正式入驻大英博物馆,而过去这些有趣的历史事件也都被记录在了石碑的两边,上面写着:“1801年英国军队在埃及获得”以及“国王乔治三世捐赠”。
 
在之后的200多年间,罗塞塔石碑一直静静地陈列在博物馆的埃及馆中。只是在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事吃紧时,博物馆担心古物被损,将罗塞塔石碑等镇馆之宝偷偷藏匿在了地铁站中。
 
三语对照写法
 
罗塞塔石碑的发现,成为了解读失传千年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关键。
 
这块石碑最独特的一点在于,它是唯一一块留存至今的大型石碑,上面记录着公元前196年3月27日的一份公告。而这同一份公告,在石碑上用埃及象形文字(也被称为圣书体或碑铭体)、世俗体和希腊文三种文字进行了镌刻。
 
碑文的上端使用的是当时已经有3000年历史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它用于宗教文本、纪念碑、正规文件等的书写;在中间部分使用的是读书识字的古埃及人都可以看懂的世俗体,这种文字一般用于记录人们的日常生活;而碑文的最后一部分,使用的是当时埃及政府通用的行政语言——希腊文。
 
三种文字针对当时埃及的不同阶层,使宗教人士、普通民众和政府官员都可以读懂碑文的内容。
 
这一时期,埃及是在希腊王朝统治之下的,而该法令的颁布是为了颂扬当时年幼的国王Ptolemy V Epiphanes(托勒密五世)。当时,埃及祭司为了报答托勒密五世对于埃及神庙的支持,决定建立皇家祭祀。而罗塞塔石碑记录的正是这一决定。
 
由于这种独特的三语对照写法,使罗塞塔石碑的拓印迅速在世界各国学者之间得到广泛传播。在无数学者日夜不停地紧锣密鼓中,仅在石碑发现的25年内,象形文字之谜就得以破解。
 
解开古语的密钥
 
拨开在前参观的拥挤人群,你会发现这块高约114.4厘米、重700多公斤的长方形石碑其实有很多破损。虽然上世纪末大英博物馆的古物维护专家曾经对石碑进行了清理还原,但石碑底端仍保留着一小块没有被清理的角落,以便进行对照。
 
随着罗塞塔石碑的发现,学者们迅速意识到,这块不起眼的黑石头可能会帮助人们解开神秘的埃及象形文字之谜,因为石碑内容中已知的希腊碑文表明,在石碑上的每一种文字都记录着同一份法令。
 
在英国和法国,有两位非常优秀的学者进行着象形文字的研究——Thomas Young(1773~1829年)和Jean- Fran??ois Champollion(1790~1832年)。
 
其实,早期的学者已经猜测出在象形文字的碑文中,环状或椭圆形图案可能是为了圈起皇族的姓名。Young通过罗塞塔石碑上的椭圆形状推算出,有些象形文字写出了希腊皇族的姓名Ptolemy(托勒密)的发音。但他当时以为,大多数象形文字都是具有象征意象的。
 
1822年9月14日,Champollion又在揭秘的路上更近了一步。
 
他意识到自己也可以阅读当地早期的埃及法老姓名,而这种象形文字的符号肯定也可以写出古埃及语言。他凭借自己的科普特语知识,逐渐开始阅读象形文字的内容。
 
以古语了解古代
 
罗塞塔石碑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它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翻译作品之一。它的问世,让人们不禁开始好奇,这三种文字中,究竟谁是译文、谁是原文。
 
埃及象形文字最早是在公元前3500年开始使用的,大约在4世纪末期才开始逐渐弃用。在此之后,所有关于如何阅读象形文字的知识都逐渐失传了。
 
很多欧洲学者都试图破解神秘的象形文字,但却始终有些跑题。
 
象形文字的解码其实很有趣,就像是古埃及人为世人留下的一道脑筋急转弯。最初在破译时,人们总觉得象形文字符号看起来很像图画,便以为所有的象形文字都是用来记录思想的图画而非语言。
 
实际上,象形文字以发音和图画相结合的方式记录着古埃及语言。例如,古埃及用来表示猫的词是这样写的:mi+i+w+图画符号。前三个符号记录着猫叫的声音“miw”(喵),最后一个图画符号展示出这种动物。
 
Champollion也在棋局中迷失了很久。但是,经过对大量其他石碑和罗塞塔石碑的研究,他终于在1822年灵光一现,意识到了这一点。Champollion对于象形文字的解读,破解了长达4000年之久的古老书写文化之谜。罗塞塔石碑也成为了我们尝试“以古语了解古代”的成功标志。■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5年3月刊 科研地标)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