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屈哲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1-16 20:31:31
一个人与一座城

 
绍兴是块宝地,著名的“名士乡”、名副其实的文化沃土,自古以来出过才子无数。
 
远有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大书法家王羲之、爱国诗人陆游等名士,近有周恩来、蔡元培、秋瑾、陶行知等先辈。
 
然而,有一个人,提起他你就会想到绍兴;也只有他,在明清的师爷们被历史尘雾湮没之后,把绍兴又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就是鲁迅。
 
慕名来到绍兴,慕的就是鲁迅先生的名。
 
探访足迹
 
绍兴,是鲁迅念念不忘的故乡,对先生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有人做过统计,在鲁迅25篇小说中,有13篇取材绍兴或以绍兴社会生活为背景,众多的散文更是让大家记住了鲁镇的街景、绍兴的桥、百草园、三味书屋以及乌篷船等等。
 
绍兴养育了鲁迅,鲁迅打开了绍兴。
 
如今在绍兴,鲁迅故里已经是“镇城之宝”。有人这样评价,若将绍兴比喻成一部漂在水上的书,那鲁迅故里无疑就是全书的精华。
 
鲁迅故里的“大门”,是一面刻画了故里缩影和先生头像的墙壁,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而那面书写着“民族脊梁”四个大字的墙壁,则是对鲁迅最诚挚的敬意。
 
这是一条独具特色的历史街区。窄窄的青石板路,两旁一溜的粉墙黛瓦,一条小河从门前流过,河上晃悠着小巧的乌篷船。
 
整条街上的景点都是免费参观的,凭身份证即可入内。景点包括了鲁迅的祖居(周家老台门)、故居(周家新台门)、百草园、三味书屋、寿家台门和土谷祠等。
 
三味书屋中,刻着“早”字的书桌静静地立在书房东北角,百草园还是一如既往地充满朝气,庭院深深的老台门内,留下了先生多少的故事。
 
一路参观下来,课本上的文字变成了实景,这种感觉实在奇妙。想来,如果来到这里之前做好功课,温习一下先生的文章,体会怕是更加入骨。
 
追寻味道
 
有人总结过,鲁迅虽然经常怒发冲冠、以笔为矛冲锋陷阵,却也是个细致的美食家——看看《狂人日记》中的蒸鱼、《端午节》中的莲花白、《风波》中“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还有《故乡》中的瓜田、豆腐和青豆吧,姑且不论这些食物出现的场景,鲁迅爱美食确实是没错的。
 
当然,绍兴最出名的饭店,一定就是那一家。
 
咸亨酒店创建于清光绪年间,最初是由鲁迅的堂叔周仲翔创建,现在是绍兴最负盛名的百年老店。鲁迅在《孔乙己》《风波》和《明天》等小说中,都把咸亨酒店作为重要背景,这也使得咸亨酒店名扬海内外。
 
咸亨酒店的生意很是不错,食客进进出出,正应了那句“人从众”的情景。
 
酒店分为两部分:外部的小厅是《孔乙己》中描述的“鲁镇的酒店的格局”,门脸是旧式的横牌匾,“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长条桌长条凳,墙上有价目表,主打黄酒与茴香豆。先买单、后上菜,醒目处则挂着一块牌子,上书:“孔乙己欠十九钱,三月六日。”一切都如文章所写,除了门口塑着的孔乙己雕像。
 
从小厅侧边的拱门往里面走,空间豁然开朗。仿旧的装潢,八仙桌长条凳,隐约可见现代酒店的模样。在酒店里想吃东西要先去前台买一张储值卡,然而再踱去窗口点餐。
 
我到酒店的时间正是饭点,实在不是好时候,不仅没有空余的位子,连点餐的队伍都那么长,多个窗口同时开放还有点供不应求。除了主食,梅干菜扣肉、手剥笋、臭豆腐是特色,想吃的糟鸡售空,略有点遗憾。菜肴普遍偏咸,但对于大多数只是为留纪念的游客而言,味道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探访过鲁迅先生的故居,品尝过想象中的味道,再到街区的小店里拿上三五张明信片,把这份感悟传递给远方的好友,甚是圆满。
 
绍兴,一个人,一座城。■
 
(文中照片均由作者所摄)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6年10月刊 沿途驿站)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