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6-11-28 20:35:7
陈敬安:扎根西部 创新为民

 
西南山区湖泊是我国南方的“水塔”。然而,这座水塔近年来却连遭污染,区域供水和生态安全问题引起了包括陈敬安在内的一大批根植于这片土壤的科研人员的注意。“让西南山区人民喝上干净的水”,成为了365体育手机版: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敬安孜孜以求的目标。
 
自2010年以来,在“西部之光”重点项目的支持下,陈敬安开始着手研究,如何解决这项制约西部区域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的生态难题。
 
科技为基 创新为民
 
西南山区湖泊,包括人工水库,提供了该地区80%的城市供水。而且,其水资源与水生态安全直接影响到我国近半壁江山的生态环境安全,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近十年来,西南山区的湖泊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突发性水质恶化事件时有发生,直接威胁着区域供水和生态安全。这一点,陈敬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正是怀着对西部地区的深厚感情,他扎根贵州,一干就是十几年,“扎根西部,创新为民”成了他的人生理想。
 
2010年,在“西部之光”重点项目的支持下,陈敬安以“贵州红枫湖沉积物内源磷释放机制与原位钝化技术研究”为题,进一步开展了对西南山区湖泊的实际研究。
 
他从以往单纯注重基础研究,成功转向面向解决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展集成创新研究,建立起“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关键技术研发—成果应用示范”的完整创新价值链。
 
“‘西部之光’架起了基础研究与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桥梁,增强了科技工作者‘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谈到“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时,陈敬安这样告诉《科学新闻》记者。
 
多年来,他围绕山区湖泊生态环境演变规律和保护与治理措施,开展了持之以恒的创新性研究。其研究成果系统阐明了西南山区深水型湖泊与东部湖泊显著不同的地质地理背景和物质循环特征,深刻揭示了其独特的水污染过程、驱动机制与表现形式;建立了与之相适宜的水污染控制理论和原位控制技术体系,为西南山区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关键技术支撑。
 
不仅如此,他主持编制的《贵阳市两湖一库底泥污染治理规划》被贵阳市人民政府采纳和实施,建立的原位钝化技术、气泡羽流复氧技术等已在贵州草海、红枫湖、阿哈水库等直接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为高原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理论和实践成果也获得了国内外的关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2012年获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3年获第十四届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和贵州省青年科技奖。
 
陈敬安所负责的这项“西部之光”重点项目,也于2014年在365体育手机版:组织的“西部之光”评审会上被评为优秀,获得后续择优支持。
 
科研管理 两相促进
 
“西部之光”可以说像是星星之火,点燃了以陈敬安为代表的一大批西部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热情。
 
这不仅提升了他作为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实力,同时也快速推动着他组织承担各项重大科研项目。受“西部之光”资助以来,他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贵州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大项目1项,累计对外竞争获取科研经费超过“西部之光”资助经费的20倍。
 
在勤奋攀登科学高峰的同时,他凭借着自身对于组织领导重大课题和实验室带团队的经验,也逐渐成为了365体育手机版:科研院所的骨干管理人员。先后担任365体育手机版:地球化学研究所科技处处长、所长助理、副所长、党委副书记等职务。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他都兢兢业业,勇挑重担,科学统筹科研与管理工作,实现了科研与管理两相促进。
 
在担任科技处处长期间,他发挥自己熟悉科研人员特点和准确把握科技创新工作性质的优势,积极主动思考科研管理工作的瓶颈性问题,大胆探索注重实效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新潜力和创造热情。研究所承担的科研任务平均每年增长50%以上,科研产出数量与质量显著提升。
 
在担任副所长后,他负责分管基本建设和资产财务工作。正值研究所新园区建设的关键时期,他带领基建处和项目建设部全体同志,攻坚克难,加强对“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等的统筹谋划、监督与控制,坚持民主决策、集体领导、分工负责,保障正确的意见及时得到采纳;坚守“不拿施工单位一分钱、不吃施工单位一次饭、不向施工单位透露一句该保密的内容”的三不原则,在两年多时间内高质量建成了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的新园区,保障了研究所能够整体顺利搬迁,为研究所的创新跨越发展创造了一流的基础条件平台。
 
在陈敬安的日程里,几乎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白天尽职尽责做管理,晚上奋力拼搏搞科研,这就是他真正做到了“科研管理,两相促进”的关键之所在。
 
在陈敬安看来,“西部之光提升了西部地区青年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服务地方需求的能力和团队领导能力,促进了他们的科研成果在祖国西部大地上开花结果。”■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6年11月刊 人物侧记)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