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廖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3 14:55:57
数字时代下的大国“工匠精神”

 
2016年12月12日,经过初赛、决赛、再到总决赛,历时9个月的“3D圈圈杯”第九届全国3D大赛暨3D大会在江苏省常州市科教城圆满落幕。全国637所院校、培训机构及企业的550支参赛团队角逐出了大赛的各类奖项。
 
而本届全国3D大赛最吸引业界和学术界专家的,就是大赛组委会推出的“数字工匠”的概念。据了解,本次大赛以“3D设计助力工业互联,数字工匠支撑智能智造”为主题,以“发现3D数据工程师的秘密”为口号,重点推进“面向中国制造2025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培养试点示范工程”。
 
“数字工匠”
 
那么,什么是“数字工匠”?它与西方发达国家传统意义上的工匠又有怎样的区别?
 
据大赛组委会介绍,“数字工匠”精神就是充分利用3D数字化技术来设计、制造和操控物理实体,用意识空间的智慧在数字Cyber空间中随心所欲地打造3D数字化产品数字模型,然后在物理实体世界中形成真实产品,一次做对,一次做优,一次达成优异的客户体验与满意度。
 
的确,在弘扬大国“工匠精神”的今日,站在数字化技术新起点的制造业也应该重新思考如何培养新时代意义下的“数字工匠”精神。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与制造业发生深度融合,产生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工业”与“互联”两个时代关键词的叠加,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
 
正如2016年出版的著作《三体智能革命》中所提出的“三体智能模型”:物理实体、意识人体、数字虚体之间的三体联接、三体融合有可能将是科技和产业走向智能的核心原理。
 
事实上,除了人类自身,人造的物理系统与数字系统都在走向智能化。通过赛博空间所构建出来的物理世界的数字影像,不仅可以一改高成本、周期长的传统工业实践方法,而且可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实现全社会的知识共享。把握好“三体智能模型”,有助于“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更能让产业界在迎接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机遇与挑战面前准备得更加充分。
 
全国3D大赛组委会执行主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杨海成在近期举办的2016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全球年会”上指出,“实际上,信息技术、‘互联网+’代表一个新的时代,就是用网络这个巨大的知识和智慧处理的机器,使人类进入智慧大规模生产发展的新时代。”
 
因此,“数字工匠”——更具体地说是“3D数据工程师”,成为了工业变革与升级的重要一环。对于掌握三维数字化技术人才的产业需求正逐渐呈现出井喷的状态。
 
“每周都有企业到我们这里来要3D设计方面的人才。有的企业来的时候忧心忡忡地跟我讲,如今不怕接不到设计项目,就怕接到了项目没人做。”全国3D大赛暨3D大会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3D动力集团总裁鲁君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掌握3D技术的“数字工匠”的“供”“求”不平衡,拖住了不少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脚步,同时也阻碍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进一步深度融合。
 
培养数字时代先行者
 
在鲁君尚看来,在工业4.0时代,产业所需要的其实并不仅仅只是硕博士组成的高端创新型人才,也不只是低端操作型的普通技能人才,还要包括位于橄榄型中部的“数字化应用型人才”。
 
然而,由于社会、行业、教育、从业者本身等认知上的缺失,导致这部分“中端”人才大量缺乏,使得人才结构呈现“两头粗、中间细”的哑铃型。
 
在他看来,数字时代的“数字工匠”不同于传统工业时代的工业工匠,更不同于农耕时代的工纺工匠。他们不是普通工人,也不是科学家,更难以独自做出发明创造。但是他们是数字时代的先行者,正通过自身所具备的数字化技术和团队互联协作力量,成为传统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的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支撑。
 
9年以来,全国3D大赛一直孜孜以求的,正是在全国范围内引领、培养、选拔出一批批可以率先进入数字化设计制造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今年全国3D大赛的主题紧扣数字化,并且围绕‘工匠精神’将二者结合,非常顺应当前的发展趋势。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强国,需要有能够踏踏实实、脚踏实地的‘工匠精神’,而数字化和工匠的结合,就完全符合现在中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其中,网络化和智能化是未来更高的目标,而数字化是其中重要的基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高级技术专家张红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全国3D大赛自2008年发起举办以来,在9年内吸引了全国上千所高校和数千家企业累计超过600多万人参赛,省赛获奖选手超过12万人,国赛获奖选手超过1万人,成为引导、培养、选拔、认证三维数字化技术人才——“数字工匠”的重要第三方平台。
 
2015年,第八届全国3D大赛暨3D大会推出国内首个三维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与认证体系(简称“3D四六级”)以及3D圈圈网,为行业提供了一把衡量人才3D技术能力的尺子,为实现3D人才价值、解决产业3D人才紧缺问题提供了一个双向服务的平台,成为了完善我国3D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3D圈圈网自推出以来,已有数万家3D应用企业陆续入驻。
 
今年,为了有力地支撑“数字工匠”概念的推出,同时给企业遴选、甄别、招聘、晋级3D人才提供客观的指导标准和参考,并为全国3D大赛获奖选手的3D技术能力提供真实靠谱的信任凭证,第九届全国3D大赛联合3D圈圈网、世纪互联、启迪数字科技等合作伙伴,率先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云端数字认证,不仅为工业互联时代的数字化人才和企业雇主之间搭建起安全互信的人才认证平台,也为产业界和教育界的产学研进一步融合开拓了新的探索方向。■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6年12月刊 案例视点)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