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8-11-13 16:35:9
“无用之学”有大用

 
9月22日,在“纪念《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40周年暨365体育手机版:大学建校40周年”学术座谈会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365体育手机版:院士杨振宁指出,“国内对于中国科学家的贡献的记载分析工作做得一塌糊涂。”
 
杨振宁的担忧不仅指向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方向问题,也折射出当今社会对于科技史研究的态度问题。从上世纪50年代,中国科技史研究实现建制化、职业化之后,在中国科技史研究领域相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出版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科技史著作,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学科背景和史学知识的科技史研究学者。
 
但也应看到,当今社会,科技在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以科技为研究对象的科技史学却处于边缘地位,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科技史人才队伍整体规模较小,培养的专业人才流失严重,人才队伍参差不齐,研究经费来源有限,近现代科技史文献资料庞杂,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在史料处理的应用范围不广等。
 
这些问题既与科技史学在中国建制化、职业化时间不长,积累薄弱,学科建设尚未完善有关,也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中出现某种急功近利的评价标准有关。
 
从表面看,科技史研究无法像其他学科一样在短时期内直接创造价值,但从国家社会长远发展来看,科技史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现代科技史学科奠基人乔治·萨顿所说:“科技史是唯一可以反映人类进步的历史”。
 
科技史研究包括科技的诞生、发展、演化以及科技知识的转移和科技中心的转移等。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及科技与社会的关联程度与复杂程度日益增多,科技史研究还涉及到科技与社会、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政治、科技与人文等交叉领域。
 
通过科技史研究可以找到某一时期、某一地区科技发展的原因,评估政策、环境、人文与科技发展的相互影响,总结管理、决策等方面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趋势预测、社会发展、政府决策、经济规划提供历史的借鉴和有价值的参考。
 
本期封面文章,我们将展现我国科技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科技史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国外科技史学界对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介绍,特别探讨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走过的道路和遇到的问题。希望通过这组报道,让更多的读者关注中国科技史研究。回首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365bet:10月刊 社论)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