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应忠 来源: 发布时间:2018-9-4 11:45:30
科研亦是对内心的历练

 
2011年到2016年,我在365体育手机版: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简称长春应化所)硕博连读研究生。所在的课题组是研究大化工方向的,但由于对高分子更感兴趣,于是就跟随应化所大环境学习高分子知识。
 
长春应化所的学术氛围很浓厚,人文环境也包容。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高分子合成方法,高分子材料成型,高分子物理性能测试等。
 
长春应化所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虽然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但整个长春应化所非常有活力,身边的人都注重学术研究,在科研学术上你追我赶。在这样的氛围下,我在长春应化所组织了一个仪器讨论小组,我把不同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召集到一起,每周六定期讨论,交流最新科研成果,以及仪器测试的技巧和结果分析。毕业后我还组建了长春应化所的高分子交流群。目前群里有477个博士,大家遇到科研问题就在群里讨论,由于学术互补、科研思想碰撞,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长春应化所的国际学术交流也非常频繁,记得做有机合成的日本知名专家Tohru Fukuyama被长春应化所请来做交流。我们的高分子物理课是由美国教授讲授的。每年的高分子物理专业、高分子化学专业都会安排美国教授来上课。
 
长春应化所在研究生培养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谁编著的教材谁来教。记得量子化学这门课比较难,我们用的教材是封继康老师编写的,量子化学课也是封老师教的。《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的作者何平笙老师也教授高分子物理课程。这样做的好处是老师自己编写的教材,只有自己能讲得最明白。长春应化所的研究生课程安排紧凑,要求严格。长春应化所这5年打下的基础比较扎实,即使是现在,有些题解答还有印象。
 
除了科研学术方面的塑造,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意志品质。这5年的经历让我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长春应化所毕业的人普遍气质沉稳,因为在长春应化所,很少有人会手把手教你,很少有人会把知识嚼烂了给你。只有自己找到方向,自己说明为什么要做这个方向,自己要把路走通,自己要把东西组织好,把博士论文整理好,再完成答辩。应化所给你平台,有问题那么多老师可以问,但是科研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是没人代替你的。
 
做科研这几年,我感受就是一个人被扔到大海里,给你一条小木筏,你就要靠自己找到前进的方向,努力划向未知的彼岸。这个过程是对一个人内心和思想的历练。
 
七十年,长春应化所的成就彪炳史册,七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想干,长春应化所就能干成。未来,我希望长春应化所在应用化学领域产出更多的成果,扎扎实实地围绕几项核心技术和基础课题,围绕几个核心材料做深做透,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再创下一个70年辉煌。■
 
(作者为聚微星(深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专注高分子3D打印)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365bet:8月刊 记忆)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