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记者 倪思洁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26 21:33:40
阿尔茨海默病的五大风险因素

   自人类与阿尔茨海默病结识以来,200年里,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一直未能明确,人们对治愈这种疾病也几乎束手无策。

   倘若不能在面对面的交锋中战胜阿尔茨海默病,那么能否通过控制风险因素来预防这种疾病呢?从这一思路出发,研究人员分析出了患阿尔茨海默病的五大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一:年龄和性别

 

   自阿尔茨海默在奥古斯特身上观察到这一疾病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多位与奥古斯特相似的患者都是处于即将步入老年期的年龄段。因此,阿尔茨海默病又被认为是早老性痴呆症。

   随着被观察到的老年病例越来越多,研究人员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好发年龄段其实是在40岁到90岁之间。流行病学调查也证明,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会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而且从65岁开始,患病率会急剧上升。

   根据发病年龄的不同,阿尔茨海默病被分为早发性和晚发性。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发病早于65岁,这类患者仅占6%;而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发病年龄高于65岁,占到94%。

   至于为什么患病率会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不同学说有不同的解释。例如,肠道菌群学说认为人体的肠道菌群会因年龄变化而发生变化,而肠道菌群的变化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导火索;神经生理学认为随着年龄增加大脑会自然老化,出现老年斑增加和氧化应激机制失衡等问题;精神病学则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随年龄增长而加剧的记忆障碍、轻度认知障碍有密切联系。

   在性别方面,阿尔茨海默病似乎也有自己的“偏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女性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概率要明显高于男性。因此,有研究人员还曾提出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以提高老年女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智能水平。

 

风险因素二:遗传

 

   家族聚集性是研究人员注意到的阿尔茨海默病发病规律之一。随着现代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遗传因素也被发现。

   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虽然相对不多,但大多具有家族聚集的特征,因而其被认为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以散发病例为主,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被认为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产生的结果。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研究人员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遗传因素进行了探索。

   20世纪80年代,当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淀粉样蛋白研究人员乔治•格列纳等人分离出β淀粉样蛋白时,他们曾经推测,有一个位于21号染色体上的阿尔茨海默病基因。

   此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的神经病理学家科林•马斯特斯和德国科隆大学的蛋白质测序专家康拉德•贝伊鲁瑟等人在21号染色体上找到了编码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基因。1991年,美国阿尔茨海默病学界报告,APP基因突变可导致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

   目前,从分子生物学层面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成果已经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确定了多个位于染色体的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基因,除了位于21号染色体上的APP基因外,还有第14号染色体上的早老素-1基因、第1号染色体上的早老素-2基因、第19号染色体上的载脂蛋白基因等。

 

风险因素三:生活习惯

 

   近年来,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规律的生活、适当的脑力活动、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合理饮食以及广泛的社交,有助于降低人们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相反,不良的生活习惯及长期抑郁的情绪则会增加患病风险。同时,也有一些临床试验发现,重视饮食、锻炼等生活习惯或可预防痴呆症。

   2014年2月,芬兰防止认知障碍和残疾的老年干预研究(FINGER)完成了一项大型试验。研究人员用时两年,追踪了1260名60岁至77岁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这些患者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高风险人群,他们认知表现相对于年龄来说,要么平平,要么已经出现了两年的早衰。

   研究人员将这些参与试验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其中的一组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另一组则作为对照组。

   随后,在干预组里,他们帮助患者改善营养,重点增加水果、蔬菜和鱼的摄取,并避免摄入饱和脂肪;从研究开始的前3个月,他们安排患者每周进行1~2次强化肌肉锻炼,以及2~4次心肺功能锻炼;在研究期间,他们安排患者开展负重训练,并将有氧锻炼增加到每周5~6次。

   两年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人员发现,不管参与者的特征如何,干预对于延缓病情发展来说都是有益的,因此他们断定所采用的干预措施可以在具有较高阿尔茨海默病罹患风险的老年人群中实施。

   不仅如此,美国的研究人员还曾开发出一种抗阿尔茨海默病的饮食计划。这个饮食计划强调健康谷物、蔬菜、豆类、禽类、鱼肉的摄入,并限制红肉、奶油、甜点等。之后研究发现,严格遵守这种饮食的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可以降低53%,适度遵守这种饮食的人患病风险降低约35%;遵守该饮食计划的时间越久,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就越好。

 

风险因素四:代谢综合征

 

   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关系,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有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可伴有认知功能的下降,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阿尔茨海默病等痴呆症的风险,是没有代谢综合征的人的3.2倍。

   中年人体重指数(BMI)被认为与罹患阿尔茨海默病有关,70岁以上老年人的BMI增高,预示着阿尔茨海默病的高风险。

   美国凯撒健康计划和医疗集团(Kaiser Permanente)研究人员曾对10276位参与者跟踪研究了27年。研究人员发现,其中713名(6.9%)参与者被诊断为痴呆症患者。与体重正常者(BMI在18.6至24.9)相比,超重者(BMI在25至29.9)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了35%,肥胖者(BMI在30及以上)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了74%。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2型糖尿病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异常或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性要比普通人高出2~3倍;高血脂通常会在患者患阿尔茨海默病之前的10~15年出现,被认为是引发阿尔茨海默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则早发于阿尔茨海默病9~20年不等,而且与老年人相比,中年高血压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更为密切。

 

风险因素五:机体元素失衡

 

   人体细胞的活力和新陈代谢,离不开稳定平衡的体内环境,而各种宏、微量元素对于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来说至关重要。人体内各种宏、微量元素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开始得到关注。

   多年来,研究人员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与非患者血液中的元素进行对比后逐渐发现,铝、铜、锰、镉元素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具有危险性。

   例如,铝元素被认为对神经退行性病变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可以导致脑细胞神经元纤维缠结和老年斑形成,对神经元细胞骨架蛋白可能产生特异性改变,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风险;铜元素被认为可以引起β淀粉样蛋白凝聚和沉淀,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液中含有较高水平的铜,但脑内铜元素含量则较低。

   与此同时,锌、铁、钙、硒、铬元素则被认为会对人体免受阿尔茨海默病的侵扰起到保护作用。

   例如,硒是生物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对脑发育和脑功能的维持极其重要。当硒的摄入量不足时,它会被优先供给中枢神经系统。生物分子学实验和动物模型实验结果显示,硒缺乏与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和聚集、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胞内钙信号和磷酸激酶/磷酸酯酶信号传导失调相关联,因而,硒缺乏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有很大相关性。而关于硒蛋白的研究结果也为阿尔茨海默病干预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思路。

   尽管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元凶”仍未被明确,但各类风险因素的明晰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了思路。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风险因素的发现也让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看起来越发复杂。能否拨开迷雾对症下药、彻底攻克阿尔茨海默病难题,仍然考验着人类的智慧与科技实力。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20年10月刊 溯本追源)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